2007年2月7日星期三

想了太多的爱情


你们都拿了结婚证。我是要相信爱情,还是要相信生活呢?我断然是不羡慕不着急的,当然对于有些水到渠成的事情也不再发表我的质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只是,这未必是爱情的轨迹。与Y小姐通电话,帮她分析此刻混乱的感情(哦,对于朋友们来说这是我始终的功能与责任)。我说,你这不是爱情,你这是话语权交换的快感,是使命感的召唤,是偷情的刺激与唯一性的自我崇拜——哪个情绪是和爱情有关的呢?

新周刊又做了情人节的专题。爱情3.0。里面对于此时爱情中人的欲拒还迎与令人发指的赤裸宣言进行了统计性的呈现。我曾经对卓雨说,至少在我们青春期,我们爱上了一个人,我们作为男人想的是两个人的未来,而女孩子,想的是自己的未来。多么不幸,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里拥有了这么多不属于爱情的想法。我开始讨厌这本杂志的假惺惺与助长人们炒作、媚俗的行为。众所周知什么不是爱情。很早以前,我们便知道虚荣不是爱情(这包括享受别人艳羡的目光与嫉妒的心理);此刻,我们知道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可以是爱情,但是那时侯又有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对偷情的刺激,对管制的反抗,那时候的勇气若是执气而非稚气就毫无爱情可言了;还有就是单方面的依赖,“为她而生”、“为她而存在”的宣言,她也许在你的怀里是世界,但世界不是你的胸怀,低估与自负都是爱情中轻率的错误;之后是对于生活的惯性选择,例如“我要那样”或者“也就这样了”的说法,理直气壮或者气血两亏的人们你们从不为自己悲伤吗?至少在你听一首关于青春的情歌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情歌是骗人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歌恰是唱给欺骗自己的人听的。那么什么又是爱情呢?我并不在此刻重提那些复古的定义,确切地说,我不想去归纳真正的爱该是怎样的——评判一个爱情的虚实,就如反复思考这个人是否爱我一样斤斤计较——爱情若听到了心里盘算的声音,便也没什么值得说得出口的了。

关于爱情我们想得太多了。我情愿就是每天早晨起来跟你一起吃风味地道的早餐,情愿彼此信任地在沉默中各自进取实现自己的价值,情愿一个时间里两个人喜欢同样一首舒缓的爵士乐,情愿看到漂亮的衣服时只是想起你穿上它的样子,情愿敷衍每一次你对我的关心并也为你的不听话而着急。我觉得我根本不要你的什么,你也从我这里得不到太多;我不说我有多在乎你与未来,你也不要只为我而生不要始终为我忧心忡忡。但是,以上的以上,你不喜欢么?查拉图斯特拉怀里揣着一个东西,将它遮掩得像一个秘密。那是他掌握的男权,那也是他对于女权的低估以及对母性的重视——女人是个谜,谜底是怀孕。也许一切爱情在一个新的生命出现的时候,就此变得只剩下一个肉身了。那么男性的谜语与谜底又是什么呢?你不愿意一个男人将他心中的男孩介绍给你么?你一定要让这个男孩去完成汽车、房子、存款、贷款以及任何值得你津津乐道的家庭作业么?你就像一个母亲一样拿着自己孩子漂亮的成绩去与你的同事们、朋友们炫耀,爱情在这里不仅成为了最初始的虚荣之错,而且你在最开始就显现了你的母性,交出了自己的谜底,你成为了一个臃肿的孕妇,这是媚俗的膨胀,让你少女的灵魂与身躯走样。男人厌倦没有悬念的谜语,男孩也讨厌总是督促家庭作业的聒噪母亲。

回到我们最开始所讲的,是的,你们结婚了。其实这点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是否爱这种生活。我们一切感情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爱这样的生活或者不爱的这样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根本不存在我们爱不爱这个人的问题——或者说,爱这种生活才是爱情的原质,爱生活更为重要。一切离异(或分手)都只是三种模式:外遇;怀念自由的生活;厌倦家庭无休止的争吵与战役。离异是因为你爱上了与另一个人在一起生活的感觉;怀念自由的生活更是出自对独身生活的向往;而通过生活质量的比较,则是终止争吵与战役的主要原因——无论怎样,我一个人的生活都要比这样的生活可爱。是啊,我跟Y小姐说,你根本不喜欢你现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于是你也不必再周旋于他对你的欺骗与爱的问题之上了。我们每个人都该选择一种更可爱的生活状态——坦荡的、闲适的、自由的、有遥远的挂念与问候、有漫溢的欢愉与微小的遗憾并存生活。哪怕独自一人呢。于是明白为什么自己并不像多数人那样急迫地渴求伴侣与婚姻,因为我爱现在的生活,谁也不要破坏,什么也不缺少。

不过在此,还是祝你们新婚快乐,我的兄弟们。关于爱情和结婚都不要想太多。只是当这样的生活让你们不再爱的时候,请有做回自己的勇气。且在那个时候想好,什么是爱,什么根本不是。

2007年2月2日星期五

[更新] 当我作为Selenia


昨天,我的多莉问我,你究竟采访过多少人了呢?
这真的是个有趣的问题,我竟然从来没有在意这个数字,竟然从来没有做个这个自我表彰的工作。
我很乐观地认为,“许是上百了吧”。其实最后算下来,并不是每篇稿子都要去采访别人的,也并不是每篇自己满意的文字都来自于与另外一个人的对话。如此算来,44个月的工作真正对话而后进行撰写的访谈其实数量并没有那么可观。
我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努力地回忆,找过去的杂志,询问手中有杂志的朋友,最终做出了一个Interview List,54个,只有我预计的一半。
虽然这个数字显得并非那么战功卓著,但是在整段“细数回忆”的过程却让我觉得很温暖。很多文章现在看起来真幼稚,但也就是这样一字一句一段一篇地写过来,我才有现在的这样的自信。
在这些访谈的中间,我曾不止一次担心过自己一夜醒来便丧失了写作的灵感与能力,恰如它来临时的那么明显,那么突然,那么戏剧化。
感谢这54个人,出自我的喜爱与崇敬,成为我的朋友,陪我一起成长。你们都是伟大的艺术家,采访你们是我莫大的荣耀。
只是还有遗憾,我失去的人Mark Zug、Scott Fisher、Greg Staples、Paul Banner、rk Post……
还有Justin Sweet、James Jean……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你们……
即便我已经足够荣耀,已经摘下了那么多光辉的名字,成为我的笔墨,我依然没有完全掌握的我梦想,依然没有完成这么多偶像的对话。
这只是我对话时代的一个段落,是延续下去的一个记录。MK,你是我的第50;谁是我的第一百,谁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

Interview List

1. Terese Nielsen 《一月女士》
(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一份做杂志的态度与坚持,一个幻想的黄金年代,一段我自己的对话时代。无论如何都要感谢您,Mrs Nielsen。)
2. Hugh Jamieson 《最后的武士》
(原来Hugh是我第二个采访的人,想想没能如约出现的Mark Zug,成了我一直以来的遗憾。)
3. Clyde Caldwell 《剑锋之艳》
4. Tony DiTerlizzi 《每一天的童年》
5. Alan Pollack 《光谱》
(我记得关于Mr Pollack的文章题目与导语我想了一个星期,反复修改,直到那天早晨和安一起吃早餐的时候,看着她的侧脸,让我得到了美丽的灵感。)
6. Todd Lockwood 《谁将拉开一个时代的大幕》
(Professor Lockwood,为人豪爽,我真没想过能如此靠近这位传奇人物,并能和他成为要好的朋友。)
7. Matt Wilson 《全金属幻想》
(Selenia的作者,和Mark Zug一样是我插画艺术的启蒙者,还记得当年在小街还作为一个牌手时和朋友们评论他的作品,后来竟然有幸为和他成为好朋友,并被邀请为他的Art Book写跋。)
8. Ron Spears 《恰如葵花》
9. Peter de Seve 《纽约客》
(真的很感谢他送给我的Sketch Book,这一直是我珍藏,《冰河世纪》、《机器人》这些他设计的动画片也是我喜欢的作品。)
10. JP Ahonen 《1225》
(我的芬兰朋友,脾气超好,要什么给什么,亲兄弟似的。)
11. Donato Giancola 《永不疲劳的审美》
(毫无疑问,我们这个陆地上,最伟大的商业插画家,这是我莫大的荣幸。)
12. FBL·SK2 《写在墙上的脸》
13. Boyer Yann 《黑白条文猫的涂鸦生活》
14. Karine Le Logeais《插上色彩的翅膀,起飞》
15. Shishizaru 《锻铸东瀛》
(日本当代最好的商业插画家,这一称谓毫不夸张。可惜后来我们断了联络。日本画家与韩国画家真的是很难采访。)
16. 水上笃志 《81区的贝塞尔曲线·神秘》
17. 刑部一平《81区的贝塞尔曲线·年轻》
18. Mad Barbarians 《81区的贝塞尔曲线·疯狂》
19. 野川泉 《81区的贝塞尔曲线·芳香》
20. 中谷俊贵 《81区的贝塞尔曲线·设计》
21. 藤泽富雄 《81区的贝塞尔曲线·美艳》
22. Petar Meseldzija 《表祯于和平年代》
(这个画家特殊的身世与卓越的画功,让我的这一次访谈颇受好评。)
23. Kaj 《戏拟艺术,暂住在卢浮宫对面》
24. Christopher Moeller 《歌剧与美术的等式》
25. Sophie Rakotondrasoa 《苏菲的拉面》
26. Gerald Brom 《暮色中的哥特旋律》
(很多人被Brom所影响,也许在这个年纪的人里面,他的FANS是最多的。当然也包括我。)
27. David Ho 《困惑》
28. Jon Foster 《凄落的后现代主义》
(那个时候还能采访到Jon,再后来,我想对世界上每一个媒体来说,采访到Jon都将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29. Rebecca Guay 《维纳斯之香》
(Rebecca,我多么想写好这个我迷恋的完美女子。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在想如何把“维纳斯”与“芭蕾”在题目上合在一起,最后答案只有一个“的”字。也许越想写好,压力越大吧。)
30. Sonny Liew 《阿童木的黑色幽默》

31.Viga 《黯色幻影》
32. Scott Gustafson 《时间之外的表情》
(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准备去上海了,于是我有了更多时间来写这篇文章,毫无疑问,它是我自认为最完美的,我画了半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在写,反复删改,甚至推翻一段又一段写好的。以为我们是那样爱Gustafson,他是如此地伟大。)
33. Herve Nau 《平滑韵律》
34. James Gurney 《我和恐龙》
(如果没有他,我们基本上不知道恐龙该是什么样子的。2005年的[幻想]卷首真的将世界上最好的插画家全都凝聚在这里了。回头想想,我们经常用“气势如虹”来形容这一年。)
35. Shaun Tan 《看到了什么跟什么》
(我坐在马桶上,灵感突然飘过,解决了这个最棘手的题目。陈志勇的作品太复杂了,也太精彩了,如果那一期没有James Gurney,他做卷首也是绰绰有余的。)
36. Greg Swearingen 《鲸骑士》
37.
Irene Gallo 《艺术指导的声音》
(我曾如此接近这个艺术的核心,采访完Irene具有最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惜这个稿子最后落到一帮白痴与骗子的手里。)
38. MAMAX 《钛》
(这该算是我第一次正式地写国内人的访谈,因为对MAMAX积淀了多年的感情,我觉得这一篇稿子可以算是我写得最好的一篇国内访谈。)
39. 汪林宁 《从细胞到星系》
40. 陈建松 《从佛语到挽歌》
41. 许雷 《黄金精神》
42. 宋威 《手》
43. 张浩 《实战的华彩》
44. Volkan Baga 《传承》
(算是离开[幻想]之后采访的第一个传统画家,我们聊了很多他老师Donato的故事,他带我进入我回忆。)
45. 李凯 《橘子的记忆》
46. 李坚 《水色火麟》
47. 何德宏 《旅行的意义》
(MAMAX那篇的创作是我的感情的积淀,而对于老何的这篇创作算是我激情的喷发,我给了他一个我最爱的歌曲的名字,全篇我一气呵成,我觉得同样精彩。)
48. Feng Zhu 《一个榜样的进行时》
(朱峰,这个名字对于所有从事概念设计的人意味着什么?大飞哥念念不忘的人啊,我替你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还是面对面的一小时对话;而且,我在这之前还完全没有准备这次访谈,但是我还算对自己满意,感谢刘伟给我这个机会。)
49. 孙国梁 《不是人生的游戏,只是色彩的痕迹·大连新概念》
50. 罗子雄 《不是人生的游戏,只是色彩的痕迹·PuMel》
51. 穆纯熙 《不是人生的游戏,只是色彩的痕迹·MetalKid》
(我的第50篇,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了我的老朋友!)
52. 陈甦 《不是人生的游戏,只是色彩的痕迹·三更》
53. 林晨 《不是人生的游戏,只是色彩的痕迹·晚豹》
54. 覃熳 《碳单质的玩具》
55. Jason Chan 《少女的法线》
(这次统计的最后,我们停止在这个80后的偶像面前,这个名字我一开始采访他的时候就确立在我心里,没想到竟然与我的开始暗合。)

56. 张嘉敏《暗物质30》

G的G点

为什么坚持不使用sina的Blog。当然我也申请过,却总是提不起兴趣打理那里,压不住对于那里的厌恶与那里的烟雾。
MSN确实太慢了,不过我还是会坚持使用的,因为那是只与好友分享的地方。
若做一个备份,我喜欢GOOGLE的设计风格,所以选择这里。

理由说的都是多余,开始G的G点。